蜂能小编 发表于 6 小时前

遵义:屋顶光伏成园区“双赢引擎”

盛夏时节,黔北大地骄阳正炙。
7月31日,遵义表面处理环保产业园的厂房屋顶,深蓝色的光伏板阵列整齐划一,正将丰沛的阳光转化为清洁电能。投资372万元建设的贵州巨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1.2MW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,自6月并网投运以来,发电量持续稳步攀升。经过系统优化调试,项目运行高效稳定,当前夏季日均发电量稳定在4000千瓦时左右。
这座“屋顶电站”,正为园区绿色低碳发展和企业降本增效注入强劲动力。
精打细算,是项目提升效益的关键一招。项目充分利用园区约9000平方米闲置屋顶资源,采用“自发自用、余电上网”模式。预计年均发电量可达100万千瓦时,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00吨,每年为园区节约电费支出超过30万元。 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,成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。
更值得称道的是,项目实现了光伏发电与园区电力系统的深度协同。
“引入屋顶光伏后,有效降低了园区对传统电网容量的依赖,”园区管理人员李永林介绍道,“例如,变压器规划容量从原定的800千伏安优化至700千伏安。”这一优化调整,显著减轻了企业的用能成本负担。
据测算,减少的100千伏安容量,每月直接节省基本电费2200元,有效降低了企业初期投资和长期运营成本。
保障发电系统高效稳定运行,离不开精细化的运维管理。定期开展光伏板清洗,确保设备高效吸光发电。同时,依托智能化管理系统,实现了对每一块光伏组件的实时在线监控,故障能够被及时发现和处理。安保人员的日常巡查与智能监控互为补充,共同构筑起保障发电效率的坚实防线,确保每一度绿电的稳定产出。
清洁电力一经产出,便以高效方式服务园区生产。
直流电通过逆变器快速转换为380V交流电,无缝接入园区配电网络。“系统响应速度达到秒级,用电需求即时满足,富余电量自动上网。”李永林表示。
尤为可贵的是,部分绿电被优先用于驱动园区企业处理酸碱废气的环保设施,进一步延伸了清洁能源在减排链条中的应用价值,放大了项目的环保效益。
为推动发展成果共享,园区同步出台了精准的惠企政策。
自今年7月1日起,对入园满两年的企业实施阶梯式用电服务费补贴。政策核心是“多用多惠”:根据企业年度实际用电量分级设置补贴标准,每千瓦时电补贴0.02元至0.15元,企业实付服务费最低降至0.20元/千瓦时。
“此举旨在激励企业安心生产、扩大产能,形成正向循环。”园区负责人郭经理阐述了政策初衷。据评估,近90%的入驻企业将不同程度受益,其中多数可享受到较高档位的补贴。
绿色发展,永无止境。展望未来,贵州巨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冉志纯表示:“我们将持续深化探索‘光伏+储能’应用模式,进一步优化园区能源结构。同时,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、产业链带动性强的新项目,推动园区整体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,努力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更多绿色力量。”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遵义:屋顶光伏成园区“双赢引擎”